close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

﹍﹍﹍文章開始﹍﹍﹍ 

   小阿姨前幾天寄給我一個PPT檔,內容是關於寬恕的要訣,我很喜歡裡面提到的觀念,很多是我以前不曾有過的想法。我把它整理成下面這篇文章,或許在看第一次的時候會覺得很抽象、很像在說教,可是試著靜下心來多看幾次,不用太嚴肅,把它套用到生活週遭的事物上,我想會有點收穫的。希望大家都能從裡面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。

            寬恕十二招--尋回真愛的祕訣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保羅。費里尼(Paul Ferrini)
  
  寬恕不是一個行動而已,它是一連串的「正念」所累積出來的「心胸」,這不是聽幾次演講或讀幾本書就能獲得的經驗,因它與個人的無知、恐慌、逃避、自責、封閉、抗拒等等隱藏的內心有關,我們必須一個結一個結地化解掉那些內在的障礙,才可能體驗出寬恕的真諦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摘錄若水專文推薦>

  
  寬恕的四大原則

1.寬恕是要先從自己的內心開始。唯有寬恕自己, 我們才能寬恕別人,或接受別人的寬恕。 
2.寬恕原是無條件的,雖然我們往往在學習寬恕的過程中難免還會附加一些條件。
3.寬恕是永無止境的過程。我們對自己或對別人所作的任何批判,都須不斷地以寬恕來回應。
4.只要表達寬恕的心意就綽綽有餘了,不管我們此刻能做到什麼程度,都已經很好了。這份體諒使我們能懷著寬恕的心態來練習寬恕。

  第一要訣--對自己的平安負責

  我所有的想法或感覺是出於我自己,雖然其 他人好像會影響我的快樂或悲傷,但若因而認定別人應該對我的生活負起責任的信念, 則只是看到表象而已。

  第一招 承認恐懼
  每個選擇都是在愛和恐懼之間作選擇。但是,除非自己先承認恐懼的存在,否則我們無法開始接近自己的愛。

  第二招 了解自己渴望的是愛
  你不是為了滿足我的需求而來的,你只是幫助我看到自己的需求,我才能學會去滿足自己的需求。

  第三招 收回投射
  當我從你身上收回收投射時,我對你的喜歡與我此生的學習毫無關係。若喜歡你,我會認為你是來陪我作伴的;若討厭你,我會認為你是來折磨我的。那些想法其實毫無不同,只是一道光譜的不同兩端而已。

  第四招 對自己負責
  自我負責即是接受自己的生活的現狀,換言之,我不必浪費精力去改變生活的外在形式,也不再等待別人的鼓勵,作為自己

  第二要訣--找回你我平等之處

  找出彼此的平等,就是承認觀看事物的角度有很多種,而我們只是其中的一種而已。傾聽別人,尊重他們的想法和經驗,能幫助我們向更廣大的實相開放。

  第五招 放下自我批判與內疚
  我們在攻擊別人時,心靈深處多少都會覺得自己該對攻擊負起一些責任。只要意識這一責任,我們就治癒了。

  第六招 接納自己以及待人如己
  凡是我無法接納的,我會抗拒到底,這種對立便成了我的束縛。凡是被我接納的,就會輕輕地進入我的心房。

  第七招 樂意學習與分享
  我生命每一刻都可能從你的回饋中獲益,即使其中有百分之九十九是在批判我,我仍能享用百分之一的真話。

  第八招 做自己的主人
  當我讓別人替我作決定,或我替別人作決定時,表面上似乎佔了一點便宜從此我便喪失了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。 

  第三要訣--信任自己的生命

  當我活在自己的界限內時,每件芝麻小事似乎都很重要。當生命開始插手時,並拭去那些界限時,我才了解,所有我曾視為重要的事其實毫無意義。

  第九招 接受人生課程
  發生在我身上的每個人生課程,原是為了喚醒我,而不是懲罰我。只要我認為老天有意懲罰我,我就很難接受自己的課程,並從中學習。

  第十招 認出一切都沒有問題
  我必須放下過去,不要把過去帶到現在,也不要把現在帶到未來,只是接納現在的樣子,那就是寬恕。

  第十一招 看鏡中人生
  我們所恐懼的,常會被擬人化,其實那都是我們自己心裡營造出來的,我們自己在身心之外所看到的一切,只是反映出我們內在的現實而已。

  第十二招 開放心靈
  開放心靈,一點都不玄奧,只要接納,就可以達到;而關閉心靈也不玄奧,只要批判,也會到達。 

  第四要訣--銘記「生命是愛」
  
  每一個人,無論是男是女,來到這世上,都不是來受罪的,而是來擺脫痛苦的。有些人認為只要否認,就不會感到痛苦,他們遲早發現那是不可能的。指向歡樂之路必先穿越痛苦,那是人生旅途所提供的唯一助緣,人們在這條路上會出其不意地與它照面,而在開始時,人們甚至不知道那是助緣。我們努力追求每件事,所看到的每件事,都充滿了自己製造的虛幻。我們追尋圓滿,但從未找到,因為它不在我們自身之外,也不屬於小我的心境。它與追尋或追尋的遊戲規則毫不相干,它毫不理會我們這虛幻世界的運作法則。你開始明白了嗎?每個失落,每個痛苦,都會把我們帶到空虛之處,而那正是生命之主所在之地,祂就在那裡等著我們。我們一旦想填滿那個空位,祂只好暫時隱退。任何的沈湎、期待,或信念體系都可能橫梗在生命之主與我們的中間,佔領那寂靜之地。我們若想與祂同在,必須空著雙手,不帶任何想法前來,才可能聽到祂的聲音,而且與祂同住。時候一到,我們終會了解,這種境界不在外邊,而是在內心;時候一到,我們終會領悟的。即使是一朵花,一片海洋,一個思想,我們都是彼此的一部分,現在直到永遠,願我們記住這一點。永遠銘記不忘,願平安與你同在。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ata 的頭像
    yata

    *yata*ⓑⓛⓞⓖ

    ya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